
我相信大家可能都讀過關于扁鵲三兄弟治病的故事:
一次,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看了這個故事,很多人認為是扁鵲謙虛,但其實他說的是大實話,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身體疾病關鍵在于預防于未然,而不是等得病后去治愈,即使能治愈,也可能因此遭受痛苦,還可能會留下后遺癥。
企業風險防控的道理也是如此,最好的風險防控是防范于未然,而不是等風險轉化成糾紛甚至重大糾紛后通過打官司才去解決。因為一旦打官司,只可能是兩敗俱傷,無論哪方輸贏,都會有損失,只是損失大小而已。
遺憾的是,現實中,大部分企業都是在發生糾紛后需要打官司時,才想到找律師;但實際上,成本最小、性價比最高和防控效果最好的企業風控是聘請法律顧問做好日常風控,防范企業日常經營和管理中的各種風險于未然,這才是最好的風控。所以,法律顧問是企業基業常青的護航人和良師益友。
一、沒有誤解就沒有傷害
在多年服務企業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企業對法律顧問和法律風控的價值和作用存在不少誤解或誤區,比如:
1. 低價說
持這種觀點的企業認為,法律顧問的作用主要是審查合同,企業日常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偶爾咨詢下法律顧問,這些服務內容幾乎所有律師都能做,請誰做效果都差不多,所以價格越低越好。持這種觀點的企業聘請的法律顧問一般費用很低,法律顧問也只能提供低質服務。這樣的企業一般處于野蠻生長和極不規范的狀態,讓法律顧問審查合同主要是尋求心理安慰,至于合同審查的好與壞,他們一般不管,主要是走走過場。
2. 官司說
持這種觀點的企業一般只有在發生糾紛后,迫不得已需要打官司時,才想到找律師。他們也習慣性認為律師只能打官司,所以他們一般不會請法律顧問為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管理把控風險。但其實法律顧問的最大價值在于幫助企業預防風險,盡可能避免糾紛;因為一旦實際發生糾紛,只要打官司,對各方來說,損失已經不可避免。
3. 效益說
持這種觀點的企業認為,不同于商業項目,短期來看,法律顧問的價值是難以看到的。而且法律風控做得越好,企業發生糾紛甚至打官司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更是看不到法律風控帶來的價值,似乎律師的作用只有在打官司時才能體現出來。而商業項目不同,一般很快會有收益。
持這種觀點的企業,在其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容易發生糾紛,習慣于通過訴訟方式防控風險。但一旦發生重大糾紛,企業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損失,甚至破產;所以有遠見的企業家就會明白,法律風控是商業項目順利運營和取得良好收益的保障,沒有訴訟或少有訴訟,其本身就是為企業盈利。
4. 僥幸說
可能是人性的弱點,很多人對待風險都會心存僥幸心理,他們不相信風險會實際發生在自己身上。風險的發生看似是概率事件,其實具有必然性。持僥幸心理的企業,風險似乎更青睞于他們。這就像很多人,在身體沒有生病之前,他們一般不注重平時保養,只有生病后才知道日常保養的重要性。
企業經營過程中,風險其實無處不在,只是可能風險比較小或運氣好,最終沒有轉化為大的風險;但企業的風險防控不能憑僥幸、憑運氣。只有真正做好日常風險防控,才可能有效防范重大糾紛,從而避免遭受重大損失。
所以,企業預防風險的關鍵在于,當風險還處于萌芽階段時就因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防范好風險,所以真正有水平的律師是能幫助企業預防風險于未然,而不是在風險演變為重大糾紛后,通過訴訟手段去贏得官司。
5. 代價說
多年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企業一開始時不重視法律風控,都是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才明白法律風控的重要性。其實在很多失敗案例中,企業遇到的法律問題并不是很復雜且無法避免,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企業沒有聘請日常法律顧問或輕視法律風險沒有及時咨詢律師,最后硬生生演變成重大法律糾紛,因此遭受重大損失。
我幫很多企業算了一筆賬,他們在某個重大糾紛中遭受的損失足以讓企業支付幾十年的法律顧問費。但在付出這樣的沉重代價之前,很多企業卻不愿意花少量的錢請法律顧問做好風控,只有在付出這樣的沉重代價后才明白,聘請法律顧問做好企業日常法律風控,才是最劃算的風控方式。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形,在替企業嘆惜的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我國企業的法律風控之路真的任重道遠。這并不是因為法律風控本身很難、很復雜,而是企業老板的風險意識和風控觀念難以改變,這也許是我國企業做強、做大過程中必須要交的學費。在這方面,歐美日資企業要比我國大部分企業做得好得多。下文我會進一步闡述我的觀點。
二、法律顧問是企業的護航人,也是企業的良師益友
對企業來說,法律顧問到底有何價值和作用?多年服務企業的經驗讓我認識到,法律顧問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護航人和良師益友。
1. 法律顧問可幫助企業構建風險防控體系
對企業而言,在其經營的整個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企業要想真正全面、長久做好風險防控,就需要法律顧問站在頂層設計的至高點,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幫助企業構建風險防控體系。比如,制定風險防控戰略,制定完善、健全的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以及業務、人事、用工、法人治理等方面的合規指引,從而全方面幫助企業打造風險防控安全網,全方面幫助企業堵住各種風險漏洞。
2. 法律顧問可助力企業進行重大決策論證并提供參考建議
雖然法律顧問不可能幫助企業防范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的所有風險,但優秀的法律顧問肯定可以幫助企業防范重大法律風險。比如,企業擬開展重大投資項目或作出重大決策時,法律顧問可從法律、合規等角度進行充分論證,就項目和決策的合法性、合規性及可行性提供法律意見和風險防范建議。
如果某個重大項目或重大決策缺乏法律論證而遺漏重大法律風險,對企業來說就是“定時炸彈”,一旦轉化為現實風險,對企業將是致命打擊,企業一定要避免出現這樣的重大風險。
3. 法律顧問可以幫助企業打造優秀的法務團隊
法律顧問無論怎么盡職盡責,都不可能為企業防范好每一個風險;但法律顧問可以通過幫助企業培訓和打造一支優秀的法務團隊,提升法務團隊的風控能力和水平,并借助法務團隊的作用,全面提升企業高管和業務人員的法律風控意識,從而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的全面風控。只有讓企業的所有高管和重要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法律風控的重要性,他們才能在企業經營和管理過程中敏銳地發現風險,并通過咨詢法律顧問意見來防范好風險,讓每一名重要員工都成為企業的風控員。
4. 法律顧問可以幫助企業精心設計和擬定完善的常用合同范本
簽署合同或協議是企業開展業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法律顧問可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幫助企業梳理、設計、擬定和完善常用的合同、協議范本,根據企業業務的實際情況和交易模式,精心設計好條款,以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即使真的發生糾紛,也能幫助企業保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把損失降到最低。
我曾幫助一位客戶(虎牙直播)贏得其與印尼某主播的合同糾紛案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全面勝訴。這個案件之所以能勝訴,最為重要的是在虎牙直播與該印尼主播簽署合同時,我們團隊幫助虎牙直播精心設計好了對其有利的合同條款,當后續發生糾紛后,使得我們能根據這些有利的合同條款贏得仲裁,從而保護了虎牙直播的合法權益。虎牙直播通過該仲裁案件獲得的賠償款足可以支付幾十年的法律顧問費。
可見,法律顧問通過幫助企業設計和擬定完善的合同范本和條款對企業防范風險和保護其合法權益是何等重要。
5. 法律顧問可以為企業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務
有人說,律師最有價值的東西有兩樣:一是其專業法律意見,二是其廣泛的資源。當今,如果律師僅僅懂法律是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顧問的,而且也難以獲得企業真正的認可。除了專業法律服務外,律師還要充分發揮其資源廣的優勢,幫企業對接有價值的資源,比如項目、業務、人才、融資渠道等,從而幫助企業實現更快的發展。只有這樣,法律顧問才可能與企業建立長遠和深度合作,實現共贏。
當然,法律顧問的價值與作用遠不止于上述幾方面。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年來,我服務過很多外資企業,通過對比外資企業特別是歐美日資企業在法律風控思維、觀念、做法等方面的差異后發現,歐美日資企業在法律風控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國企業學習和借鑒。
1. 將合法與合規思維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
由于法治觀念的影響,很多歐美日資企業把法治思維也融入企業治理和管理當中,將合法和合規作為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價值,并將其融入到企業的文化、制度構建、人才培訓、企業治理及經營和管理的各方面,讓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有強烈的合法和合規意識。無論企業股東、董事及其他高管,還是企業員工,幾乎不約而同地將合法和合規作為基本行為準則,他們不是被動地守法,而是主動和自覺地尊重法律,敬畏法律。企業法律風控成為企業良性和穩健發展的保障。
2. 歐美日資企業將法律服務費納入企業的年度預算和硬性支出成本
歐美日資企業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預算時,一般將占企業上年度收益的1%-3%作為本年度法律風控費用納入企業年度預算,并且制定詳細的法律服務費使用計劃,以保障企業業務、經營等各個方面的順利開展。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法律風控以保障企業的穩健運營,而不是從商業角度考慮法律風控支出的成本是否劃算。法律風控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和維護商業利益,而非本身直接盈利。
比如我曾服務麥當勞多年,麥當勞每開一個家新店,甚至只是一個幾平方米的甜品店,都需要請律師對新店物業權屬的真實性、合法性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開展法律盡職調查并出具法律意見書,他們不會因為一個幾平方米的甜品店業務小而放棄法律風控。相比之下,國內很多連鎖企業一般只有商業團隊進行可能性分析,一般極少請律師開展法律盡職調查。
3. 歐美日資企業聘請律師首先考慮的是律師的專業能力,絕不會把低價作為選擇標準
外資企業選擇律師首先考慮的不是律師費率多少,而是律師的專業能力及完成該法律事項請什么律師最適合,專業能力過硬的法律顧問才能最大程度為企業防控好風險。但國內很多企業聘請法律顧問時,雖然也重視考察法律顧問的專業能力,但很多情況下,特別是采取招投標方式遴選法律顧問時,雖然他們沒有明說價格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但很多情況下都是“最低價中標”。這種方式選出的法律顧問也必然是低質服務,不僅損害了律師服務的專業價值和職業形象,而且也嚴重損害了企業自身的利益。所以,建議企業聘請法律顧問時一定要放棄低價思維,否則,最終為低質買單的還是企業自己。
企業聘請法律顧問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全面防范好風險,為企業合法、合規和規范運營提供保障。如果把低價作為首要標準,那就與企業聘請法律顧問的目的背道而馳。雖然看似節約了一點顧問費,但企業可能因此付出的代價要昂貴得多。
4. 律師意見在歐美日資企業重大決策中起決定性作用
歐美日資企業開展對外投資項目或做出重大決策時,法律顧問的專業意見起決定性作用,即使商業、技術團隊認為項目可行,但如果法務團隊或法律顧問認為項目存在合法性風險或其他重大風險,且無法通過合法有效手段進行防范時,那企業會毫不猶豫地放棄該項目。
比如,外資企業在我國投資前,一般首先會尋求律師的專業意見,把項目的合法合規風險永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再來探討商業上的可行性。而我國很多企業則剛好相反,很多時候法律顧問的意見只是走走形式,或者因為政府監管部門要求提供法律意見,或者為了避免領導的行政責任,而非真正為了防范風險需要提供法律意見。我國大部分企業習慣性把商業上的可能性放在決定性地位,即使存在法律風險,只要商業上可行,企業仍然會推進項目,從而導致部分項目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損失。
此外,歐美日資企業極其重視律師的專業意見,遇到任何問題,他們首先想到是找律師從法律角度提供專業意見和解決方案,而不像很多國內企業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找關系。后者可能因此留下重大風險隱患,運氣好的時候,這種風險隱患可能不會轉化為真正的風險;運氣不好的時候,企業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損失,甚至很多企業老板或高管因此鋃鐺入獄,失去自由。
5. 法律顧問在歐美日資企業構建合規管理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
近幾年,由于中興事件等類似事件的發生,讓很多國內企業認識到合規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企業合規管理體系涉及多方面的內容,比如企業組織構架、治理結構、規章制度、標準與流程、風險評估與監控、違規與獎懲等,完善和合理的合規管理體系對保障企業的長遠、穩健發展至關重要。歐美日資企業都很重視企業合規管理體系的構建,法律顧問在其中發揮著主導和建設性作用。今后,隨著我國企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推進及國內外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將會更多,建議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聘請法律顧問構建好合規管理體系,從而為企業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 什么樣的法律顧問才是好顧問?
什么樣的法律顧問才是好顧問?很多企業曾問了我這個問題。由于目前我國國內并沒有制定行業廣為認可的律所和律師評價體系,對于那些對律師行業不太了解的企業來說,要想從40多萬律師中挑選出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好顧問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結合多年服務企業的經驗,下面我把行業中的幾點小秘密告訴大家,希望企業都能請到心儀的好顧問。
1. 選擇有責任心的法律顧問
之所以把責任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與我國目前法律服務市場不規范的現狀密切相關。在歐美發達國家,勤勉盡責地為企業提供服務本是律師的基本職業要求和應有的服務態度,但在我國這可能是企業抱怨最多的地方。日常法律顧問事務一般來說比較雜、比較多,很多情況下,企業咨詢的法律問題并不是很復雜,最重要的是服務的律師要有責任心。
比如,審查一份一般性的合同,其本身難度并不大,但如果要真正審查和修改好一份合同,需要考慮企業和交易對手各自的利益訴求、談判地位、企業真正關心的實際風險點等各方面的因素,需要法律顧問與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詳細溝通了解清楚具體情況及企業的實際需求后,才可能幫助企業設計好合同條款。在此過程中,法律顧問的專業能力雖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法律顧問的責任心。
又比如,作為法律顧問,為了給企業提供針對性強和實用的法律建議,需要定期拜訪企業,向企業老板、高管及法務了解企業的最新狀況及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相關法律風險,從而準確把脈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從而幫助企業防范風險于未然。因此,法律顧問是積極主動為企業服務,還是被動和應付式服務,之間的差別正是法律顧問的責任心。
2. 選擇專業對口的法律顧問
隨著企業業務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法律服務分工也朝著逐步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過去說“隔行如隔山”,如今應該說“隔業如隔山”,不同的業務領域,彼此之間的差異相當大,企業只有找到與其業務領域對口的律師,才可以獲得質量高的專業意見。比如,企業從事的主要業務是國際貿易,那就需要找到擅長國際貿易業務領域和精通英語的律師擔任法律顧問,而不能聘請只熟悉國內業務和英文不好的律師,否則企業很難獲得專業的建議。當然,相比北上廣深,西部城市律師的專業領域分工還沒有達到很精細的程度,但至少法律顧問擅長的主要業務領域應與企業業務領域一致。
3. 選擇能提供團隊化服務的法律顧問
與個人服務相比,團隊服務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服務大型企業時,只有團隊化服務才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一,由于律師事務多,可能會經常發生時間上的沖突,團隊服務則可以避免這種沖突,比如服務律師有AB角,A律師有事,B律師可以服務,從而避免僅依賴某位服務律師,當事情緊急時可能因為時間沖突無法及時給企業提供服務。
其二,很多企業特別是大型集團企業的業務涉及多個領域,“萬金油”律師肯定無法滿足這類企業對服務專業性、高質量的要求,一個律師不可能什么業務領域都精通,服務這類企業時,就需要安排擅長不同業務領域的律師組成團隊,共同為企業提供服務。比如,中豪是渝富集團的法律顧問,渝富的業務領域涉及投資、金融、地產、涉外等多個領域,因此我們安排了投資、金融、地產、涉外領域的多名合伙人和律師組成的團隊共同為其提供服務。
4. 選擇具有嚴格質量監管的法律顧問
不少企業報怨,談代理合同時都是經驗豐富的合伙人出面,到了具體服務時卻都安排的初級律師甚至律師助理。由于目前我國律所管理模式多樣且不規范,不同于歐美發達國家大部分律所都采取一體化管理模式,我國大部分律所都是提成制律所,律師與律所的關系都比較松散。甚至少數平臺律所,律師與律所類似于掛靠關系,除了向律所繳納辦公租金和由律所代為繳納稅金外,律所是管不到其律師的,當律師服務企業時,就完全依賴于律師的個人責任心了。運氣好的時候,企業聘請的法律顧問盡責;運氣不好的時候,企業只能自認倒霉。
此外,我國有占比不到1%的律所實行公司化管理,公司制律所就類似于歐美律所的一體化律所,所有律師都是律所的員工,律所都有比較完善的風控機制與服務質量監管體系,所有律師都要遵守律所制度和服從律所統一管理。
比如,中豪建立了律師/律師助理-合伙人-分管合伙人/業務主任三級風控機制,律師不能單獨出具法律文書,必須要經過合伙人的審查,重要文書還需要經過分管合伙人/業務主任甚至董事局主席的審查后才能對外出具,不同層次律師站在不同角度和高度對法律文書進行質量把控,從而最大程度保證法律服務的質量;但部分律所,可能是律師甚至律師助理直接出具法律文書,其質量自然大扣折扣。因此,建議企業選擇具有嚴格風控和質量監管要求的律所擔任法律顧問,通過律所和律師雙層監管機制保障法律服務質量。
5. 選擇能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法律顧問
企業發展過程中必然需要各種資源,而執業年限久的律師一般都擁有比較豐富的資源。通過提供日常顧問服務,法律顧問一般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很熟悉,法律顧問可以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幫助企業對接和推薦企業發展需要的其他資源,比如幫助企業培養法務團隊,助力企業整體提升企業風控水平。如果企業是投資類公司,可以幫助企業推薦優質項目;如果企業需要融資,可以向企業推薦融資渠道等,從而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公司制律所在資源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由于公司制律所采取一體化管理,不僅是具體服務律師可幫助企業對接資源,而且整個律所的資源都可以分享給企業。比如,中豪會定期舉辦法律培訓、分享會或論壇,合伙人會定期撰寫專業性實務文章等,這些資源都可以分享給中豪的客戶。因此,聘請能提供增值服務的法律顧問,企業除了獲得專業法律服務外,還可以分享律所的優質資源,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結 語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幾乎全球企業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我國企業也無法獨善其身。疫情只不過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次重大風險而已,但不可能是唯一的一次。企業只有居安思危,隨時為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作好準備,為企業發展構建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才能在風險真正來臨時,不但不會被擊垮,反而在經受住風險考驗后會變得更強。
中國有句俗語:“宜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法律風險防控如同疾病預防,關鍵在于日常預防。對于企業來說,風險防控是一場馬拉松長跑,建議企業把風險防控作為企業發展的常態化機制,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管理之中,把合法合規發展貫徹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要讓員工建立起強烈的風控意識,堅決放棄憑僥幸、碰運氣的想法和做法。建議企業在法律顧問的幫助和指導下,構建好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防范好企業日常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特別是重大風險,從而為企業實現合法合規、規范、穩健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充分保障。
聘請法律顧問做好日常法律風控,防范風險于未然,其實代表的是企業老板經營和管理企業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價值選擇,如能一以貫之并形成習慣、滲入企業文化,相信您的企業必將乘風破浪,基業常青!
(作者:楊青 李慕喬)